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 ——共筑金融安全防线,守护幸福生活底色

在数字化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与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如影随形,不断挑战着我们的财产安全与生活安宁。这些风险的背后,是诈骗分子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拿捏,更是对金融秩序的公然破坏。唯有筑牢金融权益保护的堤坝,才能为美好生活撑起坚实的“保护伞”。
一、识破金融陷阱:两类高发风险的“真面目”
(一)电信网络诈骗:“伪装者”的层层套路
诈骗分子早已将“伪装术”修炼得炉火纯青。他们或是伪装成银行客服,以“账户异常需核验”为由,诱导你泄露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或是化身“中奖客服”,用“高额奖金待领取”的谎言,让你在“惊喜”中一步步点击钓鱼链接、缴纳“手续费”;更有甚者利用AI换脸技术,伪装成亲友向你紧急“借钱”……这些骗术利用了人们对权威的信任、对利益的渴望、对亲友的关切,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财产蒸发”的困境。
(二)非法集资:“高收益”的甜蜜陷阱
“年化收益15%,保本保息无风险”——这样的诱惑让不少人怦然心动。非法集资者往往包装出“政府背书”“明星项目”的假象,用前期小额返利的“甜头”吸引投资者追加资金,最终却在资金链断裂时卷款跑路。从P2P网贷暴雷到养老理财骗局,无数案例证明: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那些承诺“稳赚不赔”的投资,十有八九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二、保障金融权益:美好生活的“压舱石”
金融权益绝非冰冷的术语,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幸福密码”。它关乎你辛苦攒下的积蓄是否安全,关乎孩子的教育基金能否稳健增值,关乎父母的养老规划能否顺利落地。
试想,若因一场电信诈骗掏空了家庭积蓄,孩子的求学之路可能变得坎坷;若因非法集资血本无归,老人的养老生活可能失去保障。只有守护好金融权益,我们才能在规划未来时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笃定,让教育、养老、置业这些人生大事有了安全可靠的金融环境作为支撑,让美好生活的蓝图真正落地生根。
三、金融护航行动:中国银行西安周至县支行在行动
为了将金融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中国银行鄠邑区周至县支行主动走出网点,深入周边商圈开展“金融权益守护行”专项宣传活动:
-场景化宣讲:在商圈人流密集处设立宣传台,结合“网购退款诈骗”“养老理财陷阱”等真实案例,用方言和大白话拆解骗术逻辑,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众都能听懂、记牢。
- 工具化赋能:向群众发放《金融风险识别手册》,内含“电信诈骗防范口诀”“非法集资识别三要点”等实用工具,帮助大家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快速判断、及时止损。
- 一对一答疑:针对商户关心的“POS机盗刷风险”“对公账户安全管理”,以及居民关注的“存款保险保障范围”“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等问题,支行员工现场答疑解惑,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权益保护建议。
四、携手同行:共建金融安全共同体
保障金融权益从来不是金融机构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在此,我们倡议:
- 个人层面:养成“核实身份、拒绝轻信、及时报警”的习惯,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追求高收益投资。
- 社会层面:积极参与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向家人、朋友分享防骗技巧,让金融安全意识在社区、商圈、家庭中广泛传播。
让我们以中国银行西安周至县支行为纽带,携手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金融安全防线。唯有每个人都成为金融权益的“守护者”,才能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让我们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让美好生活的画卷在金融安全的底色上愈发绚烂!(中行鄠邑区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