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志刚

川地灵药孕丹心 万物生长守初心
——访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志刚
“医圣扶心肾,钦安救卫营。四维魁首将,川药搏英名。”川药,源于享誉天府之国,中药之库的“四川”,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从古至今,不乏文人墨客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时至今日,这些称赞汇聚成了两个字——道地,和我们平时口语中的“地道”类似,用“道地”来形容中药,除了因其质优效佳,还因道地中药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我们一般会在这些道地中药前冠以当地的简称,在众多的道地中药里,又以“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的川药独领风骚。
“三千有种,八百无苗”,用以形容川药体系的深厚,高山的冬虫夏草、岷江的干姜、中江的丹参……每一味药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功效,但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在中江,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志刚,不光将中江丹参,白芍规范现代化种植,还联合高校大学科研开发,不断将种植技术和加工方法更新磨炼,更是带动起了中江道地药材的产品文化与复苏,为当地的农户和产业振兴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芍药红。
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是一家专业从事中江道地药材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和加工销售的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四个。“丹参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企业先后被中共中江县委、中江县人民政府授予为“先进企业”、“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光荣称号。2017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公告号2017年第119号),2018年公司基地入选四川省首个“三个一批”重点基地建设。
万生农业将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中江道地药材产业,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齐心协力将万生打造成全国道地药材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一味丹参同四物,再归故里培灵药
“无川药不成方”,这是许志刚记忆颇深的一句话,回想起自己当初胸闷咳血,四处投医无门时,绵阳老中医所开的一道方子,许志刚就不住感叹,我国中药的神奇功效和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这一道方子只需丹参、黄芪、山楂泡水饮用,三个月就已痊愈,这让当时险些选择开刀手术的许志刚如获新生,而当时老中医的一句叮咛也让许志刚铭记至今——丹参种类繁多,若想康复痊愈必选川地中江的丹参。这让本就生于中江的许志刚萌生了满腔的敬意与好奇,究竟中江的丹参有何种魅力,成为了药方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是不是还有很多患者苦于中药材的限制而迫不得已选择风险极大的手术?带着诸多想法,2011年的某天,许志刚毅然决定从药业集团副总经理的位置辞职,回到了家乡故土——中江。
中江县地处川中丘陵,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和降雨丰沛的特点,是川白芍和川丹参的主要产地。许志刚回到故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查研究这中江的丹参和其它丹参有何不同,四处走访调查后发现影响丹参生长和药效的条件有很多,诸如土壤、水气、种植方法,中江当地的湿润气候导致土壤为最适宜丹参、白芍等药材种植的紫色土,同时质地适中,水气协调,各项速效磷和有效铁、锰、铜充足,拥有种植中药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中江丹参”相较于其他丹参功效更佳。其颜色也如同朱砂般赤红,药香浓郁,其中有效成分——丹参酚酸B含量极高,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祛燥安神、凉血消肿的奇药,不愧“一味丹参同四物”的美誉。得到调查结果后的许志刚压抑不住喜悦的心情,想要将家乡道地中药材发扬光大的想法涌上心头,回到家乡的同年,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拔地而起,也象征着许志刚的道地药材之路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
精耕细作育良种,万众齐心创新技
万生取“万物众生,竞相生长”之意,怀揣着一腔热血和许志刚倾尽所有租赁的93亩土地,万生农业刚刚开始就遇到了新问题。古时候药材讲究天养地培的野生种植法,如果是传播花粉的有性繁殖倒可以进行物种选择,但像中江丹参这种只开花不结果,只能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的药材,若是跟随自然野生种植,很有可能劣化药材质量和效果,许志刚对中江丹参了解愈多,就愈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如何革新种植技术,保证从选种到采摘的一系列环节不出差错。
想到技术革新,许志刚最先考虑到的就是拥有先进科研水平的农业高校——四川农业大学,正如他所想,在四川农业大学专注研究中江丹参和中江白芍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张利教授,对许志刚的诚意与志向所打动,加入到了万生农业的技术创新中。之后在张利教授的帮助和引导下,万生农业又先后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终于在2020年成功培育出丹参新品种——川丹参2号,并以此斩获国内多个奖项。
与此同时,许志刚也积极革新中江丹参种植方法。以前,中江县当地农户多采取覆膜窄种植法,但该方法行间杂草多,农户为减少除草劳动力,往往在生长期间多次施用除草剂,大大增加除草剂残留的风险,最终导致产品不符合《中国药典》对中药材农药残留的规定。如今,中江县开始推广采用高厢宽覆膜的生态栽培模式,减少沟内土壤的裸露面积。褐色的土地上,黑色的覆膜如同一把保护伞,牢牢地护住红彤彤的丹参种根和土壤中的营养,有效控制杂草,同时减少雨水冲刷带走土壤中的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该技术能起到物理除草的作用,减少肥料施用,节约成本的同时又保障中药材的安全和质量。”许志刚在介绍起中江丹参新种植法时欣喜地说道。
在中江丹参种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万生农业并没顾此失彼,“香气怡人性味雄,调行气血两为功。”的川穹、“辛香走窜通巅顶,头痛鼻渊效果彰。”的川白芍、“何药能医肠九回,榴莲不似蜀当归”的川当归,都可以在万生农业的种植基地中找寻到它们的身影,从最初只有93亩流转田的“小厂家”,5年间发展成自有流转基地1300亩,公司加农户产业化基地3750亩的药材基地,2019年时的规模已经突破了自有流转基地4000亩和“公司+农户”产业化基地10000亩的瓶颈,与万生农业为客户关系的企业已遍布中国甚至东南亚地区。公司也从初始时期的仅售卖原材料的药材种植基地升级成为了药材加工基地,许志刚带领团队开发摸索第一次将冷冻干燥技术用于中江丹参的加工中,让质优效佳的川药得到更好的保存和销售途径,既保持了丹参原有活性,也锁定了丹参的有效成分并且入水8分钟丹参片又恢复到鲜品模样,效果极佳。
“万众齐心,万众创新”,万生农业的一次次不断创新突破,也让其夺得了“四川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荣誉;2020年11月,更是受邀登上了“天府知识产权峰会”的展台,受到众多同行企业与权威专家学者的鼓励和支持。这对于许志刚和整个万生农业是尤为珍贵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企业“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齐心协力将万生打造成全国道地药材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的信心与决心。
公司农户同致富,科技农业齐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随着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全面开展,许志刚的万生农业响应号召走在前列,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同时也为了响应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号召,大力建设中江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凭借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基地种植方式,每年带动近6万农民致富,公司每年还持续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户2万余人次。中江县的市级贫困村——瓦店乡太平村一直是中江县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许志刚为了帮助当地农民们就业增收,摆脱贫困在中江县瓦店乡太平村正式启动了“中江县瓦店乡太平村道地药材产业带建设”项目,不光在当地建设了1200亩左右的道地药材核心基地,还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了免费学习和就业的机会。解决了硬件设施后,许志刚又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太平村的贫困户尹玉一直患有眼疾,在生活上多有不便,家庭状况十分困难,许志刚极力劝说下,尹玉鼓足勇气进入到了万生农业基地学习并上班工作。现如今,尹玉已经是一个生产小能手了,早年饱受疾病侵扰的他通过自我努力亲手摘下了贫困的帽子,在太平村,像尹玉这样凭借自己摆脱贫困的人会越来越多。
“通过药材技术的培训,万生农业提供种苗,农户可以靠自己的所学种植药材,每年可收入达上万元。与此同时,根据当地的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使农户们的收入进一步上涨。”许志刚欣慰地分享着脱贫成果,目前,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中江县第二支柱产业,当地老百姓依靠药材年收入可达上万元,许志刚未来计划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文化和道地中药材文化,将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依托万生基地旅游业,走出一条中江特色脱贫致富道路,届时农户们的收入将再次大幅上涨。也相信越来越多拥有相同信念的民族企业家们能以此为榜样和标杆,“矢志不渝,笃定前行”早日迎来乡村振兴伟大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