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青年新茶人-致敬建党百年:高校茶文化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在上海茶博会圆满举行

2021年5月29日下午,伴随着第十八届东贸上海茶博会的开幕,高校茶文化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世博展馆一号活动区顺利召开。
本次论坛由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指导,由2021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春季)博览会,高校茶文化创新产教融合工程主办,星茶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篁(北京)家具有限公司、凤山恩波丽天然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新之玺(Zealong中国)商贸有限公司、福建好茶界茶业有限公司、上海瓷茗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东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悟到东西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承办,并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爱茶人俱乐部、清华大学清茶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复旦大学茶科学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校友茶文化俱乐部、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校友会、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上海茗约文化、万里茶道研究院、南昌大学茶文化研究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茶文化推广研究院等单位大力支持,以及来自全国近百位嘉宾和观众参与了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丁慧担任主持,介绍了论坛召开的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和时代趋势,介绍参会嘉宾,为论坛拉开了正式探讨交流的序幕。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宁波先生为本次论坛活动做开场致辞:刘宁波秘书长提出举办此次论坛是贯彻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茶是农产品,但不同于其他农产品,它同时还是文化产品、健康产品,其多元的要素,决定了包括农业、院校、科研机构,文化的单位、社会大众全方位的渗透,在中国有哪件产品能像茶一样,聚拢起各界英才,在不产茶的地域也有如此的风光。同时刘秘书长也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产业要兴旺,必须由一种科技、文化做支撑,必须与文旅结合协调发展,以茶为媒,搭建开放的绿色科技实验研究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战略联盟的平台。刘秘书长表示现全国四成人口已经是80、90后,在中国新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推广茶文化正逢其时。最后刘秘书长用了一句话总结了当下以及未来的茶产品的消费人群,及中国茶在世界的地位,”中国茶、世界茶、得年轻者,得天下。让我们把世界铺成一张茶席,让全人类在此共饮!”
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蔡晓东副秘书长为本次论坛致辞: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于1984年12月5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迄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基金会下设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是以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与产教融合战略为己任,驱动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实践落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完善创新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激发高校院所创新活力,汇聚企业资源,“产教融合”合作共赢,引领新时代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变革的战略发展。
由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倡议、指导,万里茶道研究院等机构和各高校校友茶文化组织共同发起“高校茶文化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工程”是在当下中国茶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之际,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之时,应时而生,具有引领茶文化传播、茶产业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高校茶文化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工程”将在专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与各高校校友茶文化组织共商共创,共建共享,推动高校产教融合带动茶产业创新创业发展,促进校友学习交流互助融合,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传承发扬,为实现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校友会肖林军秘书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校友会秘书长肖林军,很荣幸受邀参加《2021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春季)博览会-高校茶文化创新创业发展论坛》,我们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校友会期望能够与各行业专家,各高校校友一起,通过各高校茶文化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茶文化为纽带,加强各高校上海校友茶友们的凝聚力;同时以茶文化为核心,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乡村振兴的繁荣。最后,祝贺高校茶文化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
深圳青年古筝演奏家刘梦老师表演《高山流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爱茶人俱乐部联合创始人邓文平先生做了主题为“品茗未名湖,缘聚爱茶人-北大光华爱茶人俱乐部6年历程》报告
邓文平分享了6年中,北大学子们丰富的课余生活,自2015年以来,俱乐部以“人在草木间,与您相遇,只为悦愉”为宗旨组织了平均每年9场传统茶事文化践行活动,足迹遍布安徽、福建、云南、景德镇、浙江、上海、台湾、日本等国内外著名产茶区和文化中心。同时个人秉着初心坚持了7年的扶贫实践,在广西国家级贫困县投资水产业,泡茶用水,践行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北大学子不再是学术的佼佼者,更是赋有使命与信念的国之栋梁。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博导王岳飞教授做精彩演讲《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发展》
上午在宁波,中午赶到上海参加论坛,感谢诸位浙大校友也参加会议,目前国内和茶有关大学有80多个,没有茶学专业有2900多个,今天欣喜看到没有茶学、茶文化专业的大学也互动起来,未来浙大、北大等各地高校之间都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助力地方政府推广茶产业。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始创于1952年,国内茶学界创造了许多项全国第一,有着重要影响。浙江大学传统特色优势专业。今天我的分享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中国茶,冠世界——茶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64个产茶国,中国在茶叶产量、茶叶面积、茶消费量方面遥遥领先;中国茶产业迎来大时代,是过5000亿近10000亿的时代,同时也迎来人年均消费量1.5公斤时代,迎来人人想学茶时代!但是中国茶产业急需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需要各位共同努力!第二是茶性廉,和天下——茶与人民美好生活。目前:1.茶叶遍布五大洲,喝茶人口30亿;2.茶是生活必需品,茶是精神食粮;3.茶是典型的国家文化名片;4.茶是21世纪世界饮料之王;5.茶业是民生产业: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377个国家级贫困县以茶作为脱贫产业,12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以茶作为支柱产业。第三是知茶性,成分珍——茶之功能成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已知经过分离鉴定的化合物700多种,主要分3种特性成分,茶多酚.咖啡因(碱).茶氨酸。第四是喝茶健,寿众生——茶之保健作用。茶寿108岁,米寿88岁。各位茶领域专家茶人都是高寿,当代茶圣吴觉农93岁,张天福老人是108岁,经过研究表明,茶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第五是科技新,茶未来,通过科技创新茶产品,科技创新提升茶叶产量品质与价值。通过良种创新,栽培技术创新,茶叶加工技术创新,科技产品创新(全成分茶,茶氨酸类产品,茶咖啡碱类产品,茶多酚类产品,叶果两用茶树创新栽培模式及茶叶籽油产品研究开发、茶花类产品研究开发及其他创新茶产品、茶纺织品开发)。最后提出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想法:倡议“每天多喝一杯茶工程”,茶人示范茶生活(吃茶用茶),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千方百计利用茶使用茶!推动茶科技创新产品研究开发——从饮茶喝茶回归到吃茶用茶。茶让生活更美好!照顾好身边人是我们的事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校友茶文化俱乐部秘书长王云涛分享《茗香雅集——人大校友组织推进茶文化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校友茶文化俱乐部会长张高兴对论坛举办表示祝贺,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王云涛秘书长讲到在组织校友茶活动方面,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茶界知名品牌合作,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人民大学商学院校友茶文化俱乐部是校友以茶会友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以茶交友,校友茶企优秀产品共享,大家一起开启茗香之旅,探寻茶产地。茶文化俱乐部口号:一心一茶。目前俱乐部设立会长一人,副会长三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六人,会员800多人。主要活动:月度茶会,若水书院,宁香閣,幽风堂,竹叶青品鉴会等。两次名香之旅,武夷山,贵州遵义,目前有校友茶企14家,其中不乏正山堂、大益、八马、龙润等全国知名品牌茶企。
本次论坛也特别邀请到中国茶宴第一人、秋萍茶宴创始人刘秋萍先生做:《一片绿叶荡漾,传递千年文明》
刘老师6岁开始饮茶,从自身63年饮茶的经历证实茶叶对人的养生价值,69岁黑发依旧,全凭中国茶一杯,借用林语堂讲到“中国人只要有一壶茶,走到哪里都是开心的。”,梁启超先生所言“不喝茶还是中国人吗?”中国茶与西方TEA最大的区别和不同之处,中国茶是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茶在杯中上下悬浮,让灵魂有安放的地方。中国茶是文化、是艺术、是哲学,是用手掌做出来的。西方TEA却不是能看到叶脉的茶,是大工业的产物,是机器的标准样。“一片绿叶,5000年的文化”中国人的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可道非常道,茗可茗,非常茗。中国人很智慧,我们会在道后面加个理,道理落在实处,道后面加个路,道路无边,道后面加个法,道法无穷,我们后面所加的字,就是道的体现,中国人不缺文化、不缺底蕴;缺的是自尊和自信。真绿茶是一抿回甘,真普洱岁月留痕,真白茶阳光滋味,真红茶红艳香醇,真观音香韵天和,真黄茶黄汤黄叶,好茶干净,好人单纯,好喝才是硬道理。
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茶学博士、教育部茶艺与评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张星海教授的主题演讲:《茶文化让茶教育迎来高光时代》
张教授分为3个部分分享:中国进入茶时代、高光茶教育、拥抱茶未来。茶产业与茶文化统筹融合,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构建起了一个跨区域、跨文化、全方位的茶叶国际贸易经济走廊,全球有80%以上茶叶产自“一带一路”。2020年5月21日,总书记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赴福建考察调研,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10个具有产茶百强县的有贫困县的省份中,共有贫困县459个。符合“因茶致富、因茶脱贫”产茶百强县条件共有69个。茶叶在乡村振兴、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教育迎来高光时代: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本专科茶学院校共计90所。除了本专科,第三种类型就是中小学青少年茶艺,包括部分中职学校茶艺。一系列制度设计给职业教育注入了底气。纵向,在职业教育体系里,有中职、高职、本科直至专业硕士和博士;横向,有产教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一系列政策、法规,都为茶教育(培训)提供一个无比宽广氛围,急需一个更加广阔天地,就是本科茶学专业升级为一级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即茶叶科学、茶文化学,以便与现代教育体系相匹配。茶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拥抱茶未来:茶业与旅游、文化、大健康、金融等融合实现大茶业,高效益。深入挖掘茶产业的多功能性,与休闲、旅游、文化、科普教育、养生养老深度融合,把茶产业拓展为生态、健康、休闲、生物产业。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倍数效应。
南昌大学副教授,南昌大学茶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齐玲玲,分享主题演讲:《南昌大学茶文化传播推广的探索与实践》
齐教授分享南昌大学和南大茶文化推广传播、教育的经验。茶艺,大家都知道,简单概括就是冲泡的技艺与品茶的艺术。如何泡好一杯茶,如何美轮美奂、又不矫揉造作的展现茶的美好,如何面对这千百次的拿起放下,是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我们建立了南大茶艺表演团队,茶艺表演一直是几十年业界的惯用叫法,我们也一直沿用。只是我们创作的都是不同背景的不同主题,所以我们也一直称作“主题茶艺”,业界也说最早提出“主题茶艺”四字的是浙江湖州的茶文化大家寇丹老师。今天给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我们南大大学生茶艺队的一些情况。茶艺队成立于2006年,是学校的一级社团组织,由我们茶文化研究所管理。在世博会举办21日茶艺表演,在深圳、在宁波、云南、韩国、法国等各地都展开了茶艺展演。
学生都是经过面试复试挑选出来的,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来是都是茶小白,在队里系统学习茶文化理论知识,还有进行礼仪,形体训练;既要学习茶叶的基本冲泡手法,还有系统学习茶艺表演。我的理念一致就是:以唯美的方式传播中华茶文化。多年来,创编了《浔阳遗韵》、《新娘茶》、《荷香茶语》、《普洱清韵》、《问茶》、《洗心坐忘》、《一念》、《溶》、《仿宋点茶》等十数种主题茶艺,学习了《工夫茶》、《韩国接宾仪礼茶》,改编了《文士茶》、《禅茶》、《擂茶》、的表现方式,《茶游中华》、《戏茶》、《茶佳人》
今年5月2日百年校庆,5月21日国际茶日、以及第十个全民饮茶日结合起来了举办各类茶文化活动。学校在2019年全国本科院校艺术专业里,首开了茶艺表演方向,希望未来这些大学生有更好